预防地震的根本是什么?
老侯:预防地震的根本是什么?
宜宾震后,狼狈的人群。来自网络。
宜宾地震,地震话题又一次为人关注。
2008年5月,汶川地震时,我在为BTV制作一档公共安全栏目,于是,紧急制作了地震预防知识节目。
关于地震,人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,地震来了,跑还是不跑?
专家统计,大部分受伤人员,都是在逃出室外的过程中受伤的,所以,专家的意见是——不跑!
专家认为,就地隐蔽才是正确的做法,于是,地震“活命三角”的概念被提出。
“活命三角”,就是室内物体和地面形成的空间。比如床、柜子、桌子。
一般人在室内隐蔽,习惯选择床下或桌下,但是,震后的情况看,一旦屋顶或墙壁倒塌,床和桌子是抵挡不住的,如果人在床下,大概率会被压死。
专家同时发现,不管房屋怎样倒塌,总能在室内物体和地面之间形成一个三角空间,而人如果在这个空间内,可以避免被倒塌的墙壁屋顶砸中。
活命三角。来自网络。
我也看见过楼倒屋塌的情景,伴随房屋倒塌的,是烟尘四起,那烟尘至少持续五到十分钟,请问,谁能坚持屏住呼吸五到十分钟?
事实上,很多人不是被砸死的,而是被呛死的。
唐山地震时,我的一个同学,躲到床下,墙壁塌了,床没砸塌,但是,当他被救援人员从床下拉出来时,整个人身体并没有受伤,却浑身青紫,口鼻处都是尘土,他是被倒塌的烟尘呛死的。
所以,针对“活命三角”,我向专家提问,一旦墙壁或屋顶倒塌,人虽然在“活命三角”,但是,那五到十分钟的烟尘如何躲过去?专家说,如果有可能可以用湿布捂住口鼻。但是,水从哪里来?手边是否恰好有适当遮住口鼻的布?专家也不知道。
唐山地震时,我在天津,震后,我在灾情最重的市区道路上去看了一遍。一个重大的发现一直铭记。那就是许多大楼整体垮塌了,但是,楼梯孤零零地屹立着。有老式楼房的木楼梯,也有新建楼房的水泥楼梯。
于是,我问专家,是否意味着楼梯那种曲尺结构相对抗震?专家说,他们并没发现过这个情况。我查阅网络,却发现完全相反的说法——地震来临,楼梯间是最脆弱的。
我相信自己的观察,也坚信自己的判断。
只是,屹立不倒的楼梯,也存在同样的问题——楼体倒塌,那持续弥漫的烟尘,谁能挺得过去?
汶川地震后,我们栏目曾经派出摄像师跟随北京红十字会去拍摄救灾。他们传回许多震后建筑的画面,有整体垮塌的,也有歪而不倒的。
后来,我两次过北川,进入北川地震遗址,特别注意观察了震后建筑的情况。
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吸引了我。许多明明是六层的建筑,却只剩下五层,细细观察,发现,是建筑的第二层错位、折叠了。这在北川地震遗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。
我经历过两次地震,1969年的邢台地震和1979年的唐山地震,我体验过地震震波,有纵波,也有横波。纵波是上下颠,横波是水平方向晃。纵波能让楼体上下跳跃,横波能把楼体扭散。
我开动想象力,猜测大致是这样:地震时,先是纵波,上下跳动,然后是横波,楼梯来回扭动。由于楼体第一层有地基,和大地连为一体,所以受力的是地上部分,一层与整个楼体间形成的剪力效应作用在第二层,当那种效应到达一定程度,处在剪力位置的二楼崩溃了,垮塌了,于是,我们可以在一楼和三楼的部位,可以看见折叠、错位。而整个楼体,一楼完好,三楼以上也完好。
那么,这是否意味着,地震来临,二楼住户最危险?这只是我的猜测。
北川地震遗址。作者拍摄。
到过震后废墟的人,只要有足够的细心,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:一些楼整体垮塌了,但是,它附近的楼却整体完好。
第一个发现这个现象的人是谭作人,他发现整体垮塌最多的是学校,所以,灾区孩子死亡率最高。而学校邻近的许多建筑,却没有倒塌。于是,他想就学校建筑倒塌的原因做调研,但是,四个月后,他就被捕了。2010年,他被以“山巅”罪判刑五年。
汶川地震,灾情最重的是学校,但是,当成千上万所学校像饼干一样脆裂在地上的时候,绵阳的刘汉希望小学却无一倒塌。最严重的只是外墙玻璃脱落。这说明什么?
1995年,日本发生的阪神大地震造成6433人身亡,其中有83.3%的遇难者是由于建筑物倒塌所致。在这之后,日本政府连续3次对《建筑基准法》进行修改,不断提高各类建筑的抗震标准,目标是2020年达到95%。
2018年,台湾花莲地震,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座倾斜60度而不倒的大楼。
这说明,个人的防震避震,都是最后的补救手段,真正的防震,是把房子盖好,一座倾斜不倒的房子,就是人的生命最后的避难所。
所有的防范措施,都是辅助手段,把楼盖结实,才是防震的根本。而这项工作,个人无法完成,需要国家立法,并形成监督机制。
2019年6月18日
以下是BTV公共安全栏目地震预防知识特别节目。
END
往期推荐
点击标题即可阅读